2024年,联谊会开展的重点工作如下:
一、助力乡村振兴“谋战略规划”
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加快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安徽作为农业大省,更加迫切和需要。为了推动安徽乡村振兴战略布局和实施,联谊会向时任省委书记韩俊和分管副省长张曙光专题报告,申请承担有关课题研究,两位领导作出批示给予肯定和支持。
联谊会利用渠道优势和智库资源,拿出总体概念,委托上海安徽经济文化促进会,具体开展“安徽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课题研究工作。促进会高度重视,联合上海社会科学院,邀请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东华大学等院校的知名专家权威和联谊会专家智库人员参加课题组,先后深入合肥、滁州、蚌埠、六安、阜阳、黄山以及江浙沪等地广泛开展调研和实地考察,与省农办、省发改委、省农业农村厅等10多个厅局进行座谈讨论和反复沟通,课题经10多次召开专题研讨会和论证会,做了大量准备和充分谋划。为了保证课题研究顺利开展和取得重要成果,联谊会多次与课题组一道进行调研和座谈,省政府办公厅、省农办帮助做了一些衔接工作。
课题组按照国家方针政策,立足安徽实际,借鉴江浙沪先进经验,形成了《安徽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研究总报告》和六个专题报告,即《乡村规划专题研究报告》《着眼于农业现代化目标,强化新型农业基础,全面提升安徽农村产业发展质量专题研究报告》《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专题研究报告》《乡村文化繁荣专题研究报告》《乡村人才振兴策略专题研究报告》《安徽乡村治理成效、问题与对策建议专题研究报告》,从整体布局和战略实施上,全面系统的提出了具体对策建议,旨在为省委省政府决策和有关部门统筹规划提供重要依据。
联谊会将课题研究成果向省政府作了报告,得到充分肯定。张曙光副省长作出批示:“感谢李明主任!感谢各位皖籍知名专家学者!请省农业农村厅组成力量研究消化课题研究成果,将其宝贵的建议消化为我省推进乡村振兴的工作措施。同时,恳请李明主任推动,搭建起各地与在沪皖籍知名专家学者的联系,利用好这些资源,引进企业和项目,投入乡村振兴宏伟事业,化蓝图为现实!”领导的批示不仅是肯定,更是鼓舞和激励,需要我们继续发挥作用,继续做好这篇大文章。
二、助力双招双引“谋直接对接”
一是直接与市县区对接。制定了计划安排,明确了责任分工。主要通过走访市县区政府,了解他们在双招双引方面符合当地实际的真正需求,共同探讨有效路径和切入点,然后联谊会有的放矢的做好动员组织工作和需求对接工作,受到各级政府的欢迎。李明会长亲自带队与芜湖、铜陵、马鞍山、滁州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进行对接,在近期协作、常态互动和建立机制上达成共识,促成了一些项目落地。
二是直接与省属企业对接。鉴于少数省属企业在由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发展中缺乏人才和技术,联谊会安排人员进行调研,针对实际需求帮助做好引进工作。比如某省属集团企业,在经营转型和技术攻关上遇到困难,联谊会不仅帮助联系天津大学等院校,并且派人陪同前往进行咨询论证工作,还邀请皖籍有关知名专家到实地考察把脉问诊,有效帮助他们解决了在经营转型中如何研发生产高附加值产品、如何综合利用好煤矸石、如何处理好煤焦油、如何研发建筑新材料等难题。
三是直接与回乡创办实体对接。一年来。联谊会先后走访了20多家皖籍企业家回乡创办的实体,如无为弗迪电池生产基地、凡臣电子商务、微芯长江半导体、旭创科技、寒锐新材料、博石高科新材料、舜禹水务、豪威科技等,了解企业发展情况及需求,搭建企业与当地政府、与关联企业和关联科研院所互动合作的平台,使企业遇到困难有人帮助,需求合作有人支持。对企业需要协调解决的问题,联谊会尽力予以帮助。比如,在知道深圳一家高科技企业有落地项目时,联谊会先后派人到合肥市政府和省发改委进行沟通,以利于帮助做好项目推荐工作和政策衔接工作。
三、助力健康事业“谋创新平台”
一是继续做好全省儿童健康状况分析报告工作。这是一个常态化的创新平台,旨在系统分析、全面统筹、优化决策。在2023年准备工作的基础上,2024年3月22日,联谊会在安徽饭店隆重召开了《安徽儿童健康状况分析报告(2023)》发布会暨首届沪皖儿童伤害预防研讨会。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魏晓明,原副主任、省关工委主任张俊出席会议,有关专家对分析报告进行了全面解读和评述,对分析报告作了充分肯定,认为全国首创、非常及时、意义很大。安徽日报刊登了分析报告的目的意义和主要内容,引起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广泛关注,达到了创新平台、助力我省儿童健康事业发展的目的。
二是继续做好老年健康研究中心平台搭建的筹备工作。李明会长多次召开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大健康研究院、海军军医大学、安徽中医药大学、安徽省立医院、国家中医药协会有关专家和有关企业座谈会,征求意见,细化方案,目前已形成“传统疗法与现代康养结合,着力打造立足区域特色、整合多方资源的老年健康研究平台”的明确思路和基本框架,力争今年完成筹备正式启动。
三是继续做好长三角康养产业与皖对接工作。2月份,在联谊会的指导和协助下,首届长三角康养产业对接会在宣城圆满举行。对接会紧扣“协同发力大康养、塑造发展新动能”这一主题,聚焦养老、养生、医疗、文化、体育、旅游等康养及关联产业,动员组织了长三角地区上百家企业和机构参会,促成了23个合作项目现场签约,成效显著。
四是继续做好“安徽向未来健康儿童事业发展基金会”增强实力和发挥平台作用的工作。与原发起单位和有关省属企业、有关爱心人士沟通协调,就增补和新增基金达成意向,争取今年在原有的基数上实现翻番,进一步增强平台实力。同时,立足现有条件,积极发挥平台作用,开展了儿童义诊等爱心活动,并支持皖籍儿科医师联盟和安徽儿童健康管理专家专业委员会开展了有关儿童健康预防和治疗等专题研讨培训,联盟和专委会的作用不断体现。
四、助力科技创新“谋具体抓手”
一是为发挥好皖籍新材料专家联盟的作用,联谊会动员安徽迅鹰新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搭建对接服务平台。迅鹰注册资本金1000万元,成立了“安徽天悦材料科技研发有限公司”,同时在集团内部成立“新材料研究院”,作为联盟有效运转和发挥作用的直接对应载体和服务机构。主要是与广大联盟成员及其院校科研单位建立沟通联系和开展合作机制,将他们在新材料新能源领域的先进技术和科研成果争取到安徽进行赋能和转化。这项工作得到了陈军、汪卫华、常凯三位中科院院士的支持,他们提出了许多有益的指导意见。
二是积极配合省有关部门做好理顺关系和管理变更工作,为助力科技创新创造更有利条件。联谊会成立初衷主要是为科技兴皖服务,主管单位为省科协,后来因一些情况发生了变更。有关部门和联谊会都认为,推动科技兴皖、科技创新仍然是联谊会的主要职能,再回归初衷由省科协作为主管单位为宜。在方方面面的支持下,尤其是在省民政厅、省科协的充分理解和大力支持下,使得变更工作进行的比较顺利,全部手续于去年10月份完成。变更后,省科协在联谊会助力科技创新方面给予很多指导,并帮助对接了相关平台。有省科协为我们站台背书、有省科协的资源支持,今后联谊会在助力科技创新方面可以发挥更多更好的作用。
五、助力社会公益“谋拓宽领域”
一是配合上海安徽经济文化促进会,继续开展好“大型义诊”活动,着力在帮扶提升整体医疗水平上拓宽领域。一年来,促进会动员组织上海各大医院皖籍医疗专家和爱心人士近300名,由刘涟清书记、王传霖会长和范先群院士带队,先后赴濉溪县、临泉县、阜南县、金寨县、青阳县、池州市、淮南市等地开展全科大型义诊活动和学术交流活动。在沪召开16个县区医院负责人座谈会,推动优质资源对接与人才流动。协同省卫健委在阜阳等地实行“义诊对接、学术联动、管理协同”新的医疗帮扶合作模式,有效推动了当地整体医疗水平提升和健康管理一体化建设。现在促进会与省卫健委联系紧密、活动频繁,今后的工作力度会更大。
二是配合上海安慈公益基金会,继续开展好“助学助残助困助医”活动,着力在综合帮扶上探索新路径、形成新亮点。一年来,基金会在金寨、黄山、寿县、宿州等地开展了“圆梦助学”活动,捐款捐物240多万元;在合肥、滁州等地为残疾人捐赠轮椅和辅助设备285台(件)价值近30万元;为有关县区基层医疗机构捐赠医疗设备物资价值270余万元。向全省各地贫困户捐赠羽绒服价值近200万元。基金会正在形成“助学+助医+助困”立体化帮扶模式,涉及的领域不断拓宽,惠及的群众大大增多。可以说,安慈基金会在安徽,爱心遍洒各地、声誉响彻江淮。
三是配合各地安徽乡友组织,继续开展为家乡弱势群体献爱心活动,着力在持续发力和配合当地政府行动上多做贡献。一年来,北京安徽企业商会、上海安徽商会、天津安徽商会、海南安徽商会、福建安徽商会、广东安徽商会、四川安徽商会、重庆安徽商会等乡友组织都在帮扶弱势群体方面做了很大努力和很多贡献。
各位领导、各位会员、各位理事,除了以上重点工作,联谊会在自身建设方面,始终抓好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学习,抓好习近平总书记历次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的学习,不断增强了大局意识和服务观念。根据工作需要,适时增补了副会长单位和常务理事。继续开展了“有突出贡献的乡友组织和杰出乡友”评比宣传活动。这次宣传的乡友组织是:福建省安徽商会。宣传的乡友是:刘涟清、汪卫华、吴献忠、石 磊、朱启贵、戴国中、钱猛、詹长智、宋军、韩景飞。他们的先进事迹和突出贡献通过安徽日报等新闻媒体作了广泛宣传,再次引起好评。在常务理事宋军的支持下开展了加强沟通联系的“益智友谊赛”活动。
过去一年,是值得回顾和肯定的一年。感谢主管单位省民政厅、省科协对联谊会工作给予的大力支持,感谢各位会员、各位理事在联谊会开展工作中所做出的杰出贡献!新的一年,我们大家一道共同努力,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推动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安徽篇章,贡献皖籍专家学者实业家的智慧和力量!